成立背景
保良局西區婦女福利會馮李佩瑤小學的天文及航天課程是出於對天文學及航天科技的重要性的認識而設立的。天文學被譽為科學之母,它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現代科學和技術發展的重要前奏。同時,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科學之一,擁有悠久的傳統。因此,我們在七樓建立一個小型天文公園,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探索天文學的場所。在這個公園中,我們設置現代和中國古代的天文儀器,並為學生提供學習如何進行簡單的天文觀測和設計天文儀器的機會。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設施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深入瞭解科學的起源,同時強調知識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國和經濟體之一,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國不斷提升自己在科學、技術和創新方面的實力,特別是在航天科技領域,中國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並且在國際太空競賽中佔有一席之地。為了繼續保持競爭優勢,中國正在培養更多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專業人才,並激發年輕一代對太空科學和技術的興趣。
這就是學校致力發展天文及航天課程的原因。學校課程不僅滿足了學生對未來科技發展的好奇心,同時也響應了中國在航天科技發展方面的需求,有助於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公眾的科學素養,並強化國民的身份認同感。
發展經過
2003年,於舊校成立「天文學會」,開辦學生天文課程,學習天文知識,購置兩支小型天文望遠鏡,帶領學生晚上外出觀星。
2007年,學校完成遙距天文台工程,令學生可以使用互聯網在晚上進行天文觀測的教學活動,及後此遙距天文台因為成功追蹤小行星及成功觀察到超新星爆發而更獲得國際天文聯盟IAU 頒發國際編號為D 19的天文台,是香港學界第一所國際編號的天文台。「保良局小學天文推廣及訓練計劃」也順利進行。
遙距天文台 國際編號D19
2006年,成功向保良局李兆忠教育基金申請撥款進行「保良局小學天文推廣及訓練計劃」,其中包括講買兩支中小型天文望遠鏡,令保良局屬下三所小學家長及學生均能在活動中控制、觀測、分享及自學天文知識。為申請本計劃的三所屬校進行一連串活動及支援,包括(教師工作坊、親子講座、觀星活動及聯校天文比賽。
同年,為培育學生對科學應用及手作的能力,開始以航天任務機械人製作為設入點,開展機械及微電腦編程的教學內容,梁下天文學會也改名為「天文及機械人學會」。
2005年,帶領學生製作紙製天象,配合㘣球鏡投影系統,成功製作一個3.5米直徑,可容納12人的紙製天象,同時學生可以親手搭建及準備觀星講座,可以不受天氣影響在室內進行觀星教學,大大提昇教學效能。同時,學校向保良局李兆忠教育基金申請撥款進行「保良局小學天文推廣及訓練計劃」,協助促進各校科學及科技學習的發展,提供合作發展及研究機會,提昇教育服務質素。
2004年,帶領學生參加多個路邊天文活動,學生將所學到的天文知識在星光大道上向路人講解,並指導他們如何使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各個天體目標,訓練學生的演講技巧,挑戰自己建立自信。
2003年,於舊校成立「天文學會」,開辦學生天文課程,學習天文知識,購置兩支小型天文望遠鏡,帶領學生晚上外出觀星。